一个“再”字重千钧—从鹤壁粮食再丰收看单产提升的鹤壁密码
10月9日,鹤壁秋粮再丰收的好消息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湾街道刘寨村传来——在全市玉米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实收测产中,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宣布,鹤壁市玉米品种“浚单168”实收亩产为1216.81公斤!
“中国碗”装上了更多“鹤壁粮”。这一数据不仅再次刷新了鹤壁市玉米单产纪录,也为鹤壁市秋粮再丰收夯实了根基。
一个“再”字重千钧。鹤壁粮食能够丰产丰收,离不开单产提升,而单产提升的鹤壁密码又离不开“芯”品种、新技术,以及一批批孜孜不倦、扎根沃土的农业科研人员。
113个“芯”品种——让试验基地“各尽其责”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20年前,鹤壁“浚单”系列品种高产玉米闻名遐迩,为鹤壁市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为代表的鹤壁农作物育种团队,持续将攻关重点放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上,一刻也不敢懈怠。
为了让更多携带“鹤壁基因”的农作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鹤壁市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全市成立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1家、院士工作站1个、农作物种业企业38家,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及试验方面具备了良好条件。
“浚单168”“浚单565”“永优1573”“浚单1618”……科企强强联合之下,近年来鹤壁市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达到103个,其中国审品种就占了39个。而今年,鹤壁市又通过审定了10个农作物新品种,“鹤壁芯”的研发之路越走越宽。
“芯片”有了,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答案要从成熟完善的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中去寻找。
为了给这些“芯片”找到合适的“家”,鹤壁市将市农科院、种业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生产经营为主的单位和企业作为良种繁育的“温床”。
全市8个高产攻关点分布在各县区,这些试验田地块平整、肥力条件均匀,加之试验人员在田间试验设计科学、管理精细、数据资料记载规范,能最大限度降低外因对试验造成的影响,降低试验误差,真正让各试验品种在统一的外部条件下充分表现其自身的品种特性,为单产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无论是科研院所的建立,还是试验基地的落成,只有搭好农业生产的“戏台子”,抓好品种培育这一“台柱子”,一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戏才能精彩上演。
六大关键技术——让田间指导“直击要害”
玉米单产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在此次玉米单产提升高产示范田实收测产中,农业专家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农业良技、良法的推广和使用。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对‘浚单168’高产攻关方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适时收获全过程给予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浚单168”高产攻关课题组负责人常建智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为课题组实施高产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田间管理更精细,地里都用上了滴灌带,不仅节水、节肥、省工,还能有效控制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浚县新镇镇杜行村种粮大户胡开增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很多种粮大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铺设滴灌带而获益,有些合作社的播种机上还有卫星导航系统,只要提前设置好农作物的行数和间距,在铺设滴灌带的同时,就完成了良种的宽窄行合理密植。
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吕文凤介绍,目前鹤壁市正在大力推广种植株型紧凑、穗位适中、抗倒抗逆性强、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至每亩5000株~6000株,确保粮食产量。
由此可见,种地可真是个精细活儿。
什么时候该灌溉了?那得遵循玉米需水规律,灌水周期和灌溉量都要依据不同生育时期玉米耗水强度和不同耕层最佳土壤含水量来确定。
什么时候该施肥了?“磷肥深施、氮肥后移、适当补钾、氮肥少量多次”的肥料管理原则可要掌握好,什么生长阶段施什么肥可都是有讲究的。
什么时候该调节水肥供应了?首先要根据生长季节气候条件适时调整,干旱时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高温时有效灌水可降低冠层和耕层温度……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鹤壁市农业生产中无处不在。
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种粮大户付太华指着他今年种的350亩玉米说,这里作为鹤壁市玉米单产提升百亩高产攻关田之一,种植了“现代959”“浚单1618”等耐密植高产品种,种植密度能达到每亩5882株。
“我们采取农业农村部门推广的单粒精播、密植滴灌、化控防倒、水肥精准调控、后期‘一喷多促’、适时晚收六大单产提升关键技术,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1070公斤。”付太华说。
60年接续奋斗——让科研精神“薪火相传”
在鹤壁,一提到玉米育种,就不得不提到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市农科院名誉院长、首席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
程相文研发的第一批杂交玉米种子,就让浚县玉米的亩产从100多斤一下子提高到五六百斤。
在随后的5年、10年、60年……程相文带领团队苦心钻研、奋力攻关,一棵棵选配、一株株鉴定、一代代繁育,先后培育出了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等39个优质玉米品种。
60年来,程相文带领团队培育的玉米新品种产量逐年提高,曾两次创造同面积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还创造了国内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吨半粮最高产量……
作为第一批跟随程相文南繁育种的科研人员,常建智仍坚守在育种一线,致力于“浚单168”的高产攻关。此次“浚单168”实收亩产1216.81公斤,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青年农业科研工作者向“芯”而行。
市农科院高产优质课题组负责人王良发博士曾在工作间隙说:“脱了下地的蓝大褂,穿上实验室的白大褂,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就是我们的工作。”
“浚单168”课题组成员王昌亮同样扎根田间地头,早已习惯了追星逐日的农耕生活,将玉米育种作为事业的最大追求。
正是这种科研精神的薪火相传,鹤壁市才能不断刷新粮食单产纪录。
为了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鹤壁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融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努力打造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大力培育一批高产典型,开展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展示。
谈及下一步鹤壁市粮食单产提升工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常志伟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以高效管用的推进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务实过硬的优良作风,持续厚植粮食生产基础优势,在单产提升试点攻关、示范推广、规模提升上下功夫、求突破、探模式,为农业强省建设做出鹤壁新的贡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鹤壁担当。”